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典問



百里之才

古代一縣轄地約百里,故“百里”是“縣”的代稱,亦可借指“縣令”。從字面來看,“百里之才”指管治一縣的人才。要理解這個成語的真正涵義,得從東漢末年的龐統說起。

龐統,字士元,時人譽為“鳳雛”,與“卧龍先生”諸葛亮齊名。劉備紆尊降貴,三顧草廬,請諸葛亮出山,龐統卻沒有這樣的待遇。《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記載,龐統投奔劉備後,派往耒陽當縣令,因政績不彰而被免職。東吳謀士魯肅寫信給劉備代為說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意思是,龐統的能力不在於管治小地方,派他擔任治中、別駕等要職,才華方能施展。劉備召見龐統,詳談後才發現他是了不起的人才,於是授以治中從事之職。後來劉備聽從龐統之計,奪得益州,為蜀漢打下穩固根基。

歷代文人以“百里才”為喻,慨歎懷才不遇或大材小用。唐代詩人孟郊在《贈萬年陸郎中》一詩,就以“誰言百里才,終作橫天梁”勉勵友人。現在,“百里之才”除了指人才,也有人用來形容能力平平的人;是否帶有貶意,視乎上文下理而定。









百不一貸

“百不一遇”指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意即極為難得。“百不一失”指毫無差錯,沒有一次失誤。以此類推,“百不一貸”應指愛財如命,不論是誰來借錢,一律回絕。可是,中文博大精深,望文往往不能生義。

“貸”令人聯想到“貸款”、“借貸”等詞彙。其實,“貸”是個多義字,除與金錢有關的字義外,還可以指“推卸”、“寬恕”和“赦免”。“百不一貸”典出《新唐書•酷吏傳》,主角是遺臭萬年的酷吏和中國唯一女帝,裏面的“貸”是“寬法免刑”的意思。

來俊臣本是賭徒之子,因誣告李唐宗室獲武則天賞識,授以彈劾朝臣之職。他發明各種刑具和酷刑,甚至撰寫《羅織經》,講解如何構陷罪名,製造冤獄。武則天特設監獄,專供來俊臣審案,下獄者“百不一貸”,無一能獲寬免刑罰。據《新唐書》所載,不少朝臣宗室遭羅織罪名枉死,株連所及達千餘族。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屢次被來俊臣指摘,於是先下手為強,告發來俊臣有謀逆之心。武則天終於無法袒護,下詔把這個惡貫滿盈的酷吏斬於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