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細說一百
細說一百

春秋戰國,諸子競起,開創華夏文化思想的盛世,史稱“百家爭鳴”。雖說百家,實際上此“百”不等於“一百”。這個乍看簡單不過的數字,字義隨語境而變,亦包含豐富的象徵意義,可謂百變多端。

《說文解字》:“百,十十也。”“百”的基本字義,是十的十倍,其後引申出“眾多”之義,用來表達約數。“百折不撓”指經歷無數挫折仍不動搖;“百世流芳”指美名流傳久遠,不代表一百世之數。有時,“百”亦可包羅一切,表達“全部”的意思。例如,“海納百川”中大海所包納者,是天下間的江河而非一百條河流;“百無一用”是毫無用處而不是一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百”亦指各種各類。“神農氏嚐百草”、“百花齊放”、“百業興隆”、“百貨公司”中的“百”,都指種類繁多。“百家爭鳴”的“百家”,同樣指多種學說或思想流派。

上述的“百”或多或少包含“眾多”的意思。那麼,“百年”是否一定指多年呢?有趣的是,在不同語境裏,“百年”意思迥異。“百年之期”的“百年”是實數,指人壽百歲;“百年之後”的“百年”,卻是“死亡”的婉詞;慨歎“回頭已是百年身”,說的是遺憾終身,“百年”是一生的意思;“百年基業”指長遠穩固的事業或家業,“百年”是長久之意。

“百”不但是數字、數量,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概念。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吉祥美事,常以“百”言之,象徵圓滿興旺。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祝頌語,大概就是“百子千孫”了。

中國以農立國,在古代,勞動力是生計所依。豐衣足食,宗族繁衍,光耀門楣,靠的是子孫滿堂,“百子千孫”自然人人稱羨。百子的典故可追溯至《詩經•大雅•思齊》。詩中讚美周文王之妻太姒承先祖懿德,使周室人丁興旺:“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據史書記載,文王有子十人,所以“百斯男”中的“百”只言其多而非實數。

百子之說始見於南宋,後因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而大盛。故事中,姬昌(文王)有九十九子,往朝歌途中收養棄嬰,取名“雷震子”,合一百之數。“百子圖”是明清兩代極為盛行的吉祥圖案。從嬰孩抓周用的百子晬盤,到皇后的百子夾衣,都可以看見眾多小兒的身影,寄託着繼承香火、多子多福的願望。

除了百子圖,百福圖在傳統吉祥文化中也很常見。“百福圖”由一百個書體各異的“福”字組成,民間常以書法和剪紙的形式呈現,用作裝飾廳堂或門窗。早在先秦時代,“福”字已見諸《尚書•洪範》:“五福:一壽,二富,三康寧,四攸好德,五考終命。”五福體現於長壽、富裕、康寧、仁德與善終。人間福氣,自是多多益善,正因“百”字包羅萬有,美意滿滿,後世遂有百福之說。

百福乃人所共求,因此宮中也有以此入畫。清代大臣汪承霈的《百福繁生圖》,即屬一例。汪氏擅長丹青,按乾隆詩句“以昭百福繁生息,嘉與三農望阜成”作畫。畫中流雲紅蝠花瓶插上稻穗、柏枝、海棠,瓶後側有幡旗,左方有嘉量、笙管、水盂等物。柏(百)枝、蝙蝠(福)、幡(繁)旗、笙(生),四物緊扣畫題,妙用諧音,加上稻穗、水盂等象徵農事順遂,把古人對歲稔年豐、富貴壽考、毓子孕孫的追求概括其中。

字裏乾坤大,小小一個“百”字,盡攬吉祥美意,飽含華夏五千年文化意涵。際此百期之慶,感謝讀者二十五年來對《文訊》厚愛有加,謹祝各位百事大吉,百福並臻。


百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