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细说一百
细说一百

春秋战国,诸子竞起,开创华夏文化思想的盛世,史称“百家争鸣”。虽说百家,实际上此“百”不等于“一百”。这个乍看简单不过的数字,字义随语境而变,亦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可谓百变多端。

《说文解字》:“百,十十也。”“百”的基本字义,是十的十倍,其后引申出“众多”之义,用来表达约数。“百折不挠”指经历无数挫折仍不动摇;“百世流芳”指美名流传久远,不代表一百世之数。有时,“百”亦可包罗一切,表达“全部”的意思。例如,“海纳百川”中大海所包纳者,是天下间的江河而非一百条河流;“百无一用”是毫无用处而不是一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百”亦指各种各类。“神农氏尝百草”、“百花齐放”、“百业兴隆”、“百货公司”中的“百”,都指种类繁多。“百家争鸣”的“百家”,同样指多种学说或思想流派。

上述的“百”或多或少包含“众多”的意思。那么,“百年”是否一定指多年呢?有趣的是,在不同语境里,“百年”意思迥异。“百年之期”的“百年”是实数,指人寿百岁;“百年之后”的“百年”,却是“死亡”的婉词;慨叹“回头已是百年身”,说的是遗憾终身,“百年”是一生的意思;“百年基业”指长远稳固的事业或家业,“百年”是长久之意。

“百”不但是数字、数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趋吉避凶,乃人之常情。吉祥美事,常以“百”言之,象征圆满兴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祝颂语,大概就是“百子千孙”了。

中国以农立国,在古代,劳动力是生计所依。丰衣足食,宗族繁衍,光耀门楣,靠的是子孙满堂,“百子千孙”自然人人称羡。百子的典故可追溯至《诗经•大雅•思齐》。诗中赞美周文王之妻太姒承先祖懿德,使周室人丁兴旺:“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据史书记载,文王有子十人,所以“百斯男”中的“百”只言其多而非实数。

百子之说始见于南宋,后因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而大盛。故事中,姬昌(文王)有九十九子,往朝歌途中收养弃婴,取名“雷震子”,合一百之数。“百子图”是明清两代极为盛行的吉祥图案。从婴孩抓周用的百子晬盘,到皇后的百子夹衣,都可以看见众多小儿的身影,寄托着继承香火、多子多福的愿望。

除了百子图,百福图在传统吉祥文化中也很常见。“百福图”由一百个书体各异的“福”字组成,民间常以书法和剪纸的形式呈现,用作装饰厅堂或门窗。早在先秦时代,“福”字已见诸《尚书•洪范》:“五福: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五福体现于长寿、富裕、康宁、仁德与善终。人间福气,自是多多益善,正因“百”字包罗万有,美意满满,后世遂有百福之说。

百福乃人所共求,因此宫中也有以此入画。清代大臣汪承霈的《百福繁生图》,即属一例。汪氏擅长丹青,按乾隆诗句“以昭百福繁生息,嘉与三农望阜成”作画。画中流云红蝠花瓶插上稻穗、柏枝、海棠,瓶后侧有幡旗,左方有嘉量、笙管、水盂等物。柏(百)枝、蝙蝠(福)、幡(繁)旗、笙(生),四物紧扣画题,妙用谐音,加上稻穗、水盂等象征农事顺遂,把古人对岁稔年丰、富贵寿考、毓子孕孙的追求概括其中。

字里乾坤大,小小一个“百”字,尽揽吉祥美意,饱含华夏五千年文化意涵。际此百期之庆,感谢读者二十五年来对《文讯》厚爱有加,谨祝各位百事大吉,百福并臻。


百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