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希腊神话里,弥达斯王的贪婪和愚蠢人所共知。他向酒神求得点石成金的能力,结果却几乎饿死,后来更因为好管闲事,介入牧神潘恩与太阳神阿波罗之争而惹祸上身,付上沉重代价。
潘恩要与阿波罗比试,看谁的音乐造诣更胜一筹。担任评判的山神宣布阿波罗胜出,旁边的弥达斯却大声反对,投诉赛果不公(另一版本是弥达斯自己当裁判,让潘恩胜出)。阿波罗认为弥达斯蠢钝如驴,不配有人的耳朵,于是给他一对驴耳朵。
弥达斯羞耻难堪,终日以头巾裹住双耳。替他理发的仆人自知要守口如瓶,但又憋得难受,只好跑到田野挖洞倾吐,完事后把洞填好。没想到这个地方竟长出芦苇。有风吹过,人们就听到芦苇丛传出“国王长着驴耳朵”的低语。弥达斯想掩藏的糗事,到头来人人皆知。
有趣的是,在不同文化里都可以看到驴耳朵的影子。十三世纪高丽高僧一然编撰的《三国遗事》中,长出驴耳的是新罗国的景文王。唯一知道秘密的人,是为他缝制幞头的匠人。这个帽匠临死前才敢到竹林深处说出秘密。每当风起时,“吾君耳如驴耳”的话就在林间飘扬。景文王闻之大怒,下令砍竹,改种山茱萸。可是,风再起时,山茱萸仍发出“吾君耳长”之语,只是没提“驴子”而已。砍竹毁林之举,终究是白费功夫。
蒙古民间传说《驴耳汗》的情节与上文故事雷同。汗王长有驴耳,每次剃头后就把剃头匠灭口。有一天,这份致命差事落到一个少年头上。少年的母亲深知凶险,于是特地做了几块奶酪,拌进自己的乳汁。少年按照母亲的话,替汗王剃头时吃下一块。汗王看着有滋有味,便要了一块来吃。
少年见汗王吃下奶酪,便说:“奶酪是以家母乳汁所制。”汗王闻言,顿时懊悔不已。原来,根据蒙人习俗,二人同吃一母之乳便为“奶兄弟”,等同手足。汗王说道:“咱们已成亲兄弟,我不杀你,但驴耳这事,决不可告诉别人。”少年守着秘密,郁结难解,于是找来一个老鼠洞,对着洞中倾吐。后来汗王路过,竟听到洞中传来“汗王长有驴耳朵”的话,心想此事反正已传开,以后就不再杀剃头匠了。
驴耳朵的故事是沿中东、中亚还是朝鲜流传到蒙古,尚无定论。各地故事尽管细节略有出入,但道理大致相同:保密代价不轻,会让人憋出内伤。另一个启示,就是秘密难守,一旦外泄,就会传扬开去,无法补救。如何防止泄密?又或如何才能两全其美?大家不妨看看葡萄牙的版本。
国王苦无子嗣,向三个仙女许愿后,终于喜获麟儿。两个仙女赋予王子俊俏的容貌、健康的身体、过人的智慧。第三个仙女却认为,王子这么优秀,容易目中无人,所以要送他特别的礼物──一双驴耳朵。
王子日渐长大,耳朵愈来愈长。国王找了可靠的仆人替王子理发。故事接着如何发展,相信不难猜中。国王得悉这个秘密举国皆知,怒不可遏,要把这个理发师处死。此时,王子当众脱下帽子,露出耳朵,向父亲求情道:“现在这不是秘密了。人不应该因为说实话而受罚。父王,求您放过他吧。”仙女看见王子宅心仁厚,大感欣慰,便把他的驴耳变回人耳。
在这个皆大欢喜的版本中,故事终于有了不同的结局。身体的异状被公诸于世,王子非但没有惊惶失措,反而选择向世人坦白,并宽恕他人的过错。王子拥有一颗宽容、勇敢、自信的心,即使仙女没有让他的耳朵恢复原貌,他亦定能活得自在。我们或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害怕别人的目光而极力掩盖。与其惧怕秘密曝光,时刻忐忑不安,何不像王子般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驴耳朵”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图片:坦佩斯塔的版画《弥达斯长着驴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