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采風
人間第一峯

從前,東北海之外,廣袤無際的洪荒大地上,有座名為“不咸”的巍峨高山,峯頂常年白雪皚皚,素有“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峯”的美譽。光陰流轉,不咸山隨着朝代更迭有了不同的名字:北魏時期稱“徒太山”,唐代稱“太白山”,遼金時期稱“長白山”,此名沿用至今。

長白山脈雄踞關東大地,逶迤數千里,與黑龍江並稱“白山黑水”,泛指中國東北地區。這一古老山脈屹立億萬年,孕育萬物生長,也庇護着山下的人們繁衍生息。從古老的肅慎族,到挹婁、勿吉,以至女真、滿族,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無不對長白山崇敬有加,奉之為聖嶽神山。這片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滋養了他們粗獷豪邁的氣概和勇敢尚武的精神。

女真部落人口稀少、武器簡陋,卻奇跡般於白山黑水之間崛起,兩度入關,問鼎中原。女真人建立金朝後,視長白山為“興王之地”,先後封之為“興國靈應王”和“開天宏聖帝”,並在山北興建廟宇,每逢春秋二季,擇日致祭。金朝一度統治大半個中國,但“維金之禎,與山無極”終究是奢望。在蒙古鐵騎的踐踏下,盛極一時的金朝享國百餘年便告覆滅。

統治中國近三個世紀的滿清王朝,亦奉長白山為“龍興之地”。《滿洲實錄》和《太祖武皇帝實錄》等史書有以下記載:三個仙女到長白山仙湖沐浴嬉戲,年紀最小的一個吃了神鵲銜來的朱果後誕下一子,名為布庫里雍順,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清兵入關後,在長白山一帶挖了許多壕溝,並插柳結繩為界,禁止老百姓上山伐木、採參和狩獵。咸豐年間,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往東北逃荒避難的人愈來愈多,禁令才解除。

清朝封禁長白山的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為了保護龍脈,有人說是為滿族留下退路,有人說是為了獨佔資源。長達兩百多年的封禁,為長白山披上一層神秘面紗,令人浮想聯翩,就連不少小說也以此山為背景。金庸名著《雪山飛狐》中的雪山便是長白山。故事以眾人爭奪闖王李自成埋在長白山的寶藏為主線,最後胡斐與苗人鳳的宿命一戰,也在長白山上演。南派三叔所著的《盜墓筆記》中,長白山下的青銅門後蘊藏着驚天大秘密。書中主角張起靈二零零五年隻身進入長白山地底看守青銅門,與另一主人公吳邪告別時,相約十年後重聚。相信作者也沒想到,到了二零一五年,大批書迷竟湧至長白山,共赴十年之約。當現實與虛構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長白山益發顯得耐人尋味,引人入勝。

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帝都曾前赴東北,遙拜祖山。末代皇帝溥儀雖然接受西方教育,但對長白山不減敬畏,曾親臨吉林小白山望祭長白山神。然而,長白山神並沒有把愛新覺羅皇族護佑到底。隨着溥儀退位,清朝也宣告滅亡。春秋不斷的香火沒有換來千秋萬代的江山。當君王已化為枯骨,帝國灰飛煙滅,廟宇只剩破瓦頹垣,長白山的傳奇仍延續下去。

長白山之巔鑲嵌着一汪湛藍,煙波浩渺,猶如人間仙境。這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天池,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的源頭。二零二零年,無人機在距離天池水面五百米的上空,拍攝到池中出現不明物體,天池水怪之說一時甚囂塵上。

其實,長白山天池水怪之說由來已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在《長白山江崗志略》寫道:“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黃色,首大如盎,方頂有角,長項多鬚。”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長白山天池水怪的傳聞層出不窮,據說目擊者數以千計,既有遊客、記者,也有氣象工作者、火山監測站人員等。

科學家說,天池水溫太低,大型生物不可能存活,何況天池形成不過三百多年,池中即使有神秘生物,也不可能源自遠古時代。那麼,人們在天池瞥見的究竟是什麼?是在湖面上捕食的動物?為何遍尋不果?這一切至今仍是個謎。長白山自然博物館設有怪獸廳,展示了兩個根據目擊者所述形象雕製的怪獸像:一個像龍,披着一身黃鱗;另一個像牛,頭上長有一雙金角。雖然怪獸之說尚無明證,天池怪物在中國的知名度卻堪比英國尼斯湖水怪,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奇峯、林海、飛瀑、冷泉、怪石、幽谷…………天池水怪的傳說固然給人無限遐想,但看不盡的風光、說不完的故事、參不透的奧秘,才是長白山的魅力所在。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莊子 • 在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