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采风
人间第一峰

从前,东北海之外,广袤无际的洪荒大地上,有座名为“不咸”的巍峨高山,峰顶常年白雪皑皑,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光阴流转,不咸山随着朝代更迭有了不同的名字:北魏时期称“徒太山”,唐代称“太白山”,辽金时期称“长白山”,此名沿用至今。

长白山脉雄踞关东大地,逶迤数千里,与黑龙江并称“白山黑水”,泛指中国东北地区。这一古老山脉屹立亿万年,孕育万物生长,也庇护着山下的人们繁衍生息。从古老的肃慎族,到挹娄、勿吉,以至女真、满族,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无不对长白山崇敬有加,奉之为圣岳神山。这片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滋养了他们粗犷豪迈的气概和勇敢尚武的精神。

女真部落人口稀少、武器简陋,却奇迹般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两度入关,问鼎中原。女真人建立金朝后,视长白山为“兴王之地”,先后封之为“兴国灵应王”和“开天宏圣帝”,并在山北兴建庙宇,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金朝一度统治大半个中国,但“维金之祯,与山无极”终究是奢望。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盛极一时的金朝享国百余年便告覆灭。

统治中国近三个世纪的满清王朝,亦奉长白山为“龙兴之地”。《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等史书有以下记载:三个仙女到长白山仙湖沐浴嬉戏,年纪最小的一个吃了神鹊衔来的朱果后下一子,名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清兵入关后,在长白山一带挖了许多壕沟,并插柳结绳为界,禁止老百姓上山伐木、采参和狩猎。咸丰年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往东北逃荒避难的人愈来愈多,禁令才解除。

清朝封禁长白山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保护龙脉,有人说是为满族留下退路,有人说是为了独占资源。长达两百多年的封禁,为长白山披上一层神秘面纱,令人浮想联翩,就连不少小说也以此山为背景。金庸名著《雪山飞狐》中的雪山便是长白山。故事以众人争夺闯王李自成埋在长白山的宝藏为主线,最后胡斐与苗人凤的宿命一战,也在长白山上演。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笔记》中,长白山下的青铜门后蕴藏着惊天大秘密。书中主角张起灵二零零五年只身进入长白山地底看守青铜门,与另一主人公吴邪告别时,相约十年后重聚。相信作者也没想到,到了二零一五年,大批书迷竟涌至长白山,共赴十年之约。当现实与虚构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长白山益发显得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帝都曾前赴东北,遥拜祖山。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接受西方教育,但对长白山不减敬畏,曾亲临吉林小白山望祭长白山神。然而,长白山神并没有把爱新觉罗皇族护佑到底。随着溥仪退位,清朝也宣告灭亡。春秋不断的香火没有换来千秋万代的江山。当君王已化为枯骨,帝国灰飞烟灭,庙宇只剩破瓦颓垣,长白山的传奇仍延续下去。

长白山之巅镶嵌着一汪湛蓝,烟波浩渺,犹如人间仙境。这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天池,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的源头。二零二零年,无人机在距离天池水面五百米的上空,拍摄到池中出现不明物体,天池水怪之说一时甚嚣尘上。

其实,长白山天池水怪之说由来已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写道:“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项多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白山天池水怪的传闻层出不穷,据说目击者数以千计,既有游客、记者,也有气象工作者、火山监测站人员等。

科学家说,天池水温太低,大型生物不可能存活,何况天池形成不过三百多年,池中即使有神秘生物,也不可能源自远古时代。那么,人们在天池瞥见的究竟是什么?是在湖面上捕食的动物?为何遍寻不果?这一切至今仍是个谜。长白山自然博物馆设有怪兽厅,展示了两个根据目击者所述形象雕制的怪兽像:一个像龙,披着一身黄鳞;另一个像牛,头上长有一双金角。虽然怪兽之说尚无明证,天池怪物在中国的知名度却堪比英国尼斯湖水怪,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奇峰、林海、飞瀑、冷泉、怪石、幽谷…………天池水怪的传说固然给人无限遐想,但看不尽的风光、说不完的故事、参不透的奥秘,才是长白山的魅力所在。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庄子 • 在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