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书海拾贝
大历史小人物

王氏死了。

她躺在雪地上,虽已气绝多时,却面色如生。

王氏是清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县一名孤女,与贫农任某成亲后不久跟人私奔,也许在路上遭情人抛弃,走投无路,又回到老家。一个雪夜,任某掐死了睡梦中的妻子,并弃尸林地,企图嫁祸邻人。知县黄六鸿查明真相后,判任某杖刑,戴枷示众。黄六鸿晚年把这宗案件记录在其著作《福惠全书》,告诫为官者查案宜细心审度,以免枉累无辜。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读到此案时,不禁好奇:这名不幸女子,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九七八年成书的《妇人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可算是他给自己的答卷。该书文笔优美,风格独特,把本来枯燥无味的史事娓娓道来,是史景迁的代表作之一。

郯城是山东一处穷乡僻壤,既没有什么风云人物出现,也没有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妇人王氏之死》一书主要据冯可参编撰的《郯城县志》和黄六鸿的《福惠全书》写成。冯黄二人均曾任郯城知县,对当地状况知之甚详,这两份史料反映了郯城在康熙七至十一年间(公元1668至1672年)的社会面貌。然而,史景迁并未止步于此,他更关注人的命运与遭遇。为了表达当时郯城人复杂的情感、欲望和梦想,他大胆引用《聊斋志异》里光怪陆离的故事,以虚实交错的叙事手法,带领读者进入这个兵荒马乱的偏远之城,探究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如何生活。

《妇人王氏之死》以康熙七年郯城一场大地震拉开序幕。近九千人在地震中丧命,郯城知县冯可参痛斥上天“落井下石”。早在地震发生前,郯城已饱受苦难,从白莲教起事到清兵屠城,从蝗灾、水灾到雪灾,郯城百姓历尽忧患,人口由明末逾二十万剧减至当时六万左右。田禾颗粒无收,泰半人民饿死,幸存的贫民有的沦为流民,有的落草为寇。康熙九年到任的黄六鸿记述当时的情况:“地方凋瘠,百姓贫苦,原不知有生之乐。” 由于生活迫人,“悬梁自缢,无日不闻,刎颈投河,间时而有”,无论知县如何劝告、威吓乃至羞辱,也阻止不了这种惨况。

这就是王氏身处的地方,平民百姓显得那么渺小,面对天灾人祸、横赋暴敛、豪强欺压,他们无力反抗,只能挣扎求存。女性的处境尤为悲惨,有些女婴甫出生便被溺毙;女孩吃的总比男孩吃的次一等;富人三妻四妾,却要求妇女从一而终。为鼓励寡妇守节,《大清律例》规定,寡妇改嫁,其嫁妆和夫家财产尽归亡夫家人处置。礼教要女子守节,现实中却不时有寡妇被觊觎家产的亡夫族人强迫改嫁。有妇人以死明志;有妇人剪发毁面,并自愿放弃财产,只求携幼儿回娘家生活;也有孤儿寡母被夫家亲戚谋财害命。书中的王氏虽非寡妇,命途同样坎坷。王氏家庭背景如何,已无从稽考,仅知她缠足,可见其原本家境尚可,说不定家人在地震中丧生,无依无靠,只好嫁给家徒四壁的任某。也许是憧憬远方有美好的生活,王氏选择和情人出走,最终却逃不过狰狞的命运。

史景迁借鉴《聊斋志异》的故事,运用想象力,为生命即将凋零的王氏编织了一场凄美的梦,使她本来模糊的面目有了轮廓,有了血色:

在世上现在是冬天但这里很温暖冬天绿色的湖水上莲花盛开花香飘向风中的她有人试着去采但当船接近时莲花就漂走了……

她可以看到自己是多么的漂亮脸上的皱纹消失了手像女孩一样的滑润不因劳作而粗糙……

她被钉住了被缠在身上的蛇钉得动弹不得她奋力挣扎身体在水中踢打她可以闻到水里的臭味群众挤在河岸边他们边看边笑……他们不会帮她的

在世上现在是冬天但这里很温暖冬天绿色的湖水上莲花盛开花香飘向风中的她有人试着去采但当船接近时莲花就漂走了……

她可以看到自己是多么的漂亮脸上的皱纹消失了手像女孩一样的滑润不因劳作而粗糙……

她被钉住了被缠在身上的蛇钉得动弹不得她奋力挣扎身体在水中踢打她可以闻到水里的臭味群众挤在河岸边他们边看边笑……他们不会帮她的

王氏死了,死在繁华的康熙盛世。史景迁于卷首写道:“我猜有许多女人像她一样,就像许多县跟郯城一样。”他把王氏比喻为退潮后拾起的一颗微微闪亮的石头,其色彩和纹理历久弥新。作者藉着刻划王氏的命运,“从过去召唤出那些穷人和为人遗忘者的生活”,使读者得以瞥见大时代的一抹暗影。大浪淘沙,还有许多平凡人的故事淹没在浩瀚史海中,等着退潮时被人发现。


小善甚微,累成大德。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