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典問
原來如此

“出爾反爾”本義是一報還一報?“空穴來風”其實是指事出有因?“慘綠少年”是形容青年才俊風度翩翩?沒想到吧!這些成語,起初原來是這個意思!



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戰國時期,鄒魯兩國交戰,鄒國官員死了三十三人,卻沒有一個老百姓肯效死。鄒穆公很糾結:殺了這些見死不救的百姓吧,又殺不了這麼多;不殺吧,又難解心頭之恨。於是,他問策於孟子。孟子告訴他,鄒國百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饑荒時餓殍遍野,明明國庫充裕、糧倉充實,這些官吏卻瞞上欺下,對災情視若無睹。孟子接着引述曾子的話告誡鄒穆公:“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爾”相當於“你”,而“反”通“返”。因此,“出爾反爾”的本義是: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對待你。

范仲淹《竇諫議錄》云:“陰陽之理,大抵不異,為善為惡,出爾反爾,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樣評介經學家毛奇齡:“引證浩博,喜於詰駁,其攻擊先儒最甚。而盛氣所激,出爾反爾,其受攻擊亦最甚。”“出爾反爾”在以上二例中,意思都是一報還一報。

到了晚清,“出爾反爾”的詞義已演變為“言行前後矛盾,反覆無常”,例如《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這個用法沿用至今,本義已為人淡忘。



空穴來風

“空穴來風”語出戰國時楚國宋玉的《風賦》:“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此處“空”通“孔”,“空穴”指孔洞。宋玉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枳樹枝椏彎曲會引來鳥兒築巢,有孔洞便會有風吹進來,萬事萬物各有依託,氣勢自然不同。有“空(孔)”自然招風,因此“空穴來風”用來比喻事出有因。

然而,“空”在現代漢語並無“孔洞”的含義,人們大多把“空穴來風”的“空”理解為“憑空”或“空蕩蕩”,並以“空穴來風”形容“消息和傳言無中生有,毫無根據”。

有別於“出爾反爾”,“空穴來風”的原義仍未完全消失,只是後面一般加上“事必有因”、“事出有因”等語。一些辭典只收錄新義,一些則把原義和新義兼收並蓄。以《現代漢語辭典》為例,在前四版中,“空穴來風”的釋義為“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自第五版起補充說明“現多用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



慘綠少年

“慘綠少年”典出唐代張固《幽閒鼓吹》記載的一段軼聞。唐德宗時,潘孟陽初任戶部侍郎,潘母深恐兒子才不配位,反惹禍殃,於是着兒子在家設宴招待同僚。潘母在簾後觀察,發現來賓與孟陽資質相若,獨有一人不同,宴罷便向兒子問道:“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孟陽答說是補闕杜黃裳。她說:“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這位氣宇不凡的少年,後來從區區諫官晉升至宰相。潘老夫人果然獨具慧眼。

“慘”在古代通“黲”,指暗淡的顏色,例如“慘淡經營”本指畫家構圖時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慘綠少年”原指穿淺綠色衣服的少年,後引申指風度翩翩的青年。時至今日,不少人用“慘綠少年”來形容彷徨的少年或迷茫的青春。不過,這些新義目前並未廣見於辭書,日後能否成為規範,尚未可知。

“出爾反爾”、“空穴來風”和“慘綠少年”代表成語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三種狀態。當成語的用法改變,甚至與本義截然不同時,應該正本清源還是從俗如流?習非成是的盡頭又是否約定俗成?差利卓別靈說:“時間是最偉大的作者,總能寫出完美的結局。”也許我們可以把語言文字交付時間,讓這個偉大的作者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周易》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