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游藝
迷信的鴿子

如果在某一瞬間,人生這座迷宮的所有大門都敞開,每條路徑一覽無遺,你是否能在生命中無數的分岔點,作出最好的抉擇,最終獲得幸福?

由比利時導演Jaco Van Dormael執導的電影《小國民尼謨》(Mr. Nobody),通過主角尼謨的多重人生,審視時間、抉擇、愛情等人生課題。在二零九二年,人類以科技實現永生,一百一十七歲的尼謨是最後一個自然死亡的人。他在一次次的催眠及訪問之中,不斷回憶過去,但每段回憶迥異,究竟哪一段才是他的真實人生?尼謨發現,他人生所有的分岔,始於父母離異之際。

那年,在那個決定命運的月台上,才九歲的尼謨──一個平日連挑選蛋糕也三心兩意的小男孩,必須在短短數秒內,作出重大的人生抉擇:追上列車, 與母親遠走他鄉? 還是留下, 與父親相依為命?

列車轟隆隆地向前飛馳,縱橫的鐵軌彷彿預示着尼謨多條或交錯或平行的人生軌跡。

假如尼謨追上了列車,跟隨母親遠渡重洋,便會在十五歲那年遇見安娜,然後因一句不經意的混帳話令這段感情還未開始便已結束。在另一個人生版本中,他沒有出言不遜,長大後和安娜結婚生子,最後在回家路上遭遇車禍喪生。還有一個版本是,尼謨與安娜彼此相愛,但被迫分開。兩人在成年之後重逢,卻因為寫了安娜電話號碼的字條被雨水淋濕而無緣再聚。

假如尼謨沒有追上列車,與父親留在家鄉,他會在十五歲那年遇見艾莉絲。兩人的遭遇會隨着尼謨是否得到艾莉絲的芳心而有不同結局:求愛失敗,尼謨會遇車禍成為植物人,又或賭氣與自己不愛的女孩珍結婚生子,雖然事業成功,卻厭棄生活;求愛成功,艾莉絲會在兩人結婚當天不幸喪生,又或在多年後離家出走。

在短短兩個半小時中,導演以令人讚歎的蒙太奇手法,敘述了尼謨可能經歷的多個人生版本,雖然情節複雜,但脈絡分明。

尼謨的英文姓名為Nemo Nobody(Nemo拉丁文意思是“no one”),即“無名小卒”,似乎暗示這不只是尼謨的故事,也有可能是你我他的遭遇。在人生棋盤上,我們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無路可退的小卒嗎?我們一生中的抉擇,有的令我們遺憾,有的給我們驚喜。站在分岔路口,既然無法得知結果如何,活在當下,隨心而行,也許就是最佳選擇。正如電影裏年老的尼謨所說:“ 每一條道路, 都是正確的道路。”

在電影接近尾聲時,年老的尼謨對年輕記者低語:“你不存在,我也不存在,我們不過是一個九歲男孩的幻想罷了。”為了讓劇情合乎邏輯,電影假設所有孩子在出生前都能洞悉未來,但遺忘天使在嬰兒即將降臨人世時,會先把他們的記憶消除。由於遺忘天使遺漏了尼謨,所以他出生後仍“記得”未來無盡的可能性。於是,在追趕火車那電光石火的剎那,一幕幕人生在九歲的尼謨眼前掠過。尼謨發現,無論是選擇跟隨父親還是母親,之後開展的人生無不以悲劇告終。面對這盤陷於“強制被動”(zugzwang)處境的人生棋局,他怎樣選擇才能破局?這要留待大家在電影中找出答案。

影片開首播放了心理學家史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經典的“鴿子迷信”實驗。箱中的鴿子每隔二十秒獲得食物,卻以為是自己振動翅膀所致。為了得到食物,鴿子開始一直揮動翅膀,變成迷信的鴿子。其實,迷信的豈止鴿子!我們小心翼翼做抉擇,以為這是幸福所繫。然而,煮一隻雞蛋產生的熱氣、一根劣質鞋帶、一片隨風飄落的樹葉,便改寫了尼謨的一生。命運真的在我們掌握之中?

也許,我們都是迷信的鴿子。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蘇軾《策別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