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白纸黑字

从结绳记事、契甲刻骨,再到后来的竹简、木牍、缣帛,人类不断寻觅既能大量生产,又便携易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发明后,纸张上千年来成为传播文字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而竹简绢帛则陆续走进博物馆,成为历史文物。二十一世纪初,纸本书遇上了劲敌——电子书。电子书传播迅速,便于检索字词,而且不占空间,方便携带。据说千年前波斯宰相伊斯梅尔(Abdul Kassem Ismael)嗜书如命,为了与近十二万册藏书形影不离,无论到哪里旅行,都会安排四百头骆驼按字母顺序背着书册随行。伊斯梅尔倘能穿越时空来到今天,就不用那么折腾了,只需一部电子装置,私人图书馆就在身旁。

电子书来势汹汹,不少人曾预言,白纸黑字的时代即将终结,未来会是电子书的天下。书本迈向电子化,让人不禁思考纸本书的价值何在。文本内容是书籍的灵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纸本书的存在意义仅在于承载文字,为什么每当心爱的书推出了漂亮的新版,明明内容不变,书迷仍会一边嘟哝着“家里已经有好几个版本了”,一边不由自主地掏出钱包?美国作家海莲 •汉芙(Helene Hanff)的《查令十字路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有“爱书人圣经”之称,书中她对精装书的感想或能解释书迷心思一二:“拥有这样的书,我感到有点歉疚。这本书皮面烫金,闪闪发亮,印刷字体秀丽悦目,理应藏于英伦乡间庄园的松木书房才对。”薄薄的书页,不但蕴藏着作家的智慧结晶,还灌注了编辑、设计师、印刷商和装帧者的创意巧思。制作精美的书,本身就是艺术品,像绘本、摄影书和立体书这类作品,用电子屏幕来看无疑是暴殄天物。

电子书只存在于数码世界,关了屏幕,便看不见、摸不着。纸本书就不一样,合上书后放在茶几上、盆栽旁、书柜里,有空时随手翻翻,心里无比踏实。一本有厚度、有重量、触手可及的书,除了无事时烹茶展卷,还可以在扉页写上几行温暖的话,送给友人;也可以找心仪的作家签名留念;假如不幸被困于暴风雪,还可以生火取暖。有时候,纸本书还具有意想不到的意义。二零一九年,美国女子艾希莉(Ashley Jost)买了一本写给女性的励志书,发现书中夹着五元纸币和粉红色的手写纸条,上面写道:

致买了这本书的陌生人:

我今天过得糟透了希望这个小惊喜能让你有美好的一天喝杯咖啡吃个甜甜圈或敷张面膜今天疼一下自己吧记着这世上有人爱你你很棒很坚强

爱你的Lisa

致买了这本书的陌生人:

我今天过得糟透了,希望这个小惊喜能让你有美好的一天。喝杯咖啡、吃个甜甜圈或敷张面膜,今天疼一下自己吧。记着,这世上有人爱你,你很棒、很坚强。

爱你的Lisa

艾希莉深受感动,自此也在图书馆的书里夹上咖啡赠券和纸条,希望带给人快乐。由书而起的善缘,也由书传开去。

纸本书是有生命的。你与一本书相遇,在页边书写、划线、折角,在页间夹入旧信笺、电影票、干花,在某页不小心留下咖啡渍……这些属于你的痕迹赋予这本书独特的气质。法国经典名著《小王子》中,小王子看见满园玫瑰,惊觉自己那朵悉心照料的玫瑰原来并非独一无二,伤心不已。好友狐狸安慰他:“正因为你为自己的玫瑰付出了时间,你的玫瑰才变得如此重要。”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本一模一样的书,但只有你手中这本与你相知相伴,见证了你的思绪和生活。时光荏苒,鬓边渐白,页缘渐黄,你们一同徐徐老去。如书籍有幸辗转相传,每位读者在书上留下的印记,都成了这本书的阅历。除了作者讲述的故事,书也有了自己的故事。海莲 •汉芙道出了无数爱书人的心声:“我喜爱看扉页上的题签和页边的笔记。翻开别人也曾翻过的书页,细读前人叫我注意的段落,仿佛有人相伴共读,我很喜欢这种感觉。”通过一本书,与素未谋面的人产生共鸣,生起“天涯共此时”之感,便是纸本书最动人之处。

窗外的阳光倾洒在书页上,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油墨香,翻页时纸张发出的沙沙声,指尖微妙的触感,这些都是纸本书独有的魅力。然而,当想不起故事人物曾在哪页出现,或者遇到不懂的字词,就恨不得有电子书的检索和字典功能。人在旅途,一机在手便万卷在握,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选看,也是一大乐事。选择纸本书还是电子书?聪明的读者当然想两者兼得。在实体与电子书海之中遨游,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