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in Touch (February 2024 No.195)

 

 

A A A
行政主任內地學習體驗 看民生 學發展 顧大局

剛過去的一年,隨着「2019 冠狀病毒病」的疫情緩和,社會邁向全面復常,香港和內地交往漸頻,公務員事務局和一般職系處亦把握時機,開展了多個讓公務員到內地培訓或考察的課程,其中更有專為行政主任職系舉辦的內地考察課程。我也湊一下熱鬧,專程走訪了三個課程。

林暉

二級行政主任內地研修考察課程(中山大學)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共二十大精神解析》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
  • 廣東數字政府
  • 越秀區城市運行綜合(網格化管理)指揮中心
  • 總結交流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親手創辦,起初校名為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在國家、地方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已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特質。

正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女士指出,政府致力為公務員維持一個明確而有系統的事業發展架構,以吸引和提拔優秀人才。「二級行政主任內地研修考察課程」是政府對初入職行政主任一項重大的人力資源投資。

有別於過往的內地培訓課程,這個課程專為年資較淺的二級行政主任而設,是加強行政主任職系基礎培訓其中一項重要措施,並會以實地參訪和調研為主,讓學員從多方面認識內地的發展和國情,強化國家觀念和意識,並在工作上能積極配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課程由一般職系處聯同中山大學共同籌劃,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支持。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我以孫中山先生為中山大學題寫的校訓,開始這個二級行政主任到廣州中山大學的考察課程。

九月份的天氣還是悶熱,9月6日一大早踏進高鐵西九龍站,室內冷氣把暑氣稍微消了消。不一會,一群年輕俊美的二級行政主任漸漸聚集起來。他們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就像早晨的太陽。

突然,一對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二級行政主任之中,不會吧!那不就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太和一般職系處長陳信禧先生!他倆竟親自前來送行。不,他倆不止是送行,原來也帶上了行李,跟年輕人們一塊兒上了高鐵,前往廣州南站。

這麼高層次的陪同,實屬罕見。局方對年輕人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行政主任,在這個安排上可見一斑。

考察團的行程緊密,10點21分抵達廣州後就馬上轉車到中山大學校園,在簡單的午餐後便進行開班儀式。儀式上,楊太鼓勵各同事把握學習機會,多用心,多觀察,增廣見聞,並期望學員可利用學習所得,更有效發揮專業管理人員的角色,貢獻國家,回饋社會。

為了不打擾學員的學習和考察,我只好把握茶餘飯後的時間跟他們傾談。

公務員事務局的Evelyn說:「我非常高興能與來自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同事一齊學習,一同生活。感謝政府對我們行政主任職系的認同和重視,讓我們可以在年資尚淺的時候就有機會以實地參訪和調研的方式,從多方面認識內地發展和國情。」

Evelyn又說:「感謝中山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們,感謝他們的精心安排和辛勤工作,讓我們在短短的三天裡,能對於「區域合作和數字政府」加深了解。除了開闊了眼界,也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知識,更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啟發。」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Victoria說:「作為初入行的「新鮮人」,可參與研修考察課程,深感榮幸。我最喜歡數字廣東公司推出號稱為「廣東便民神器」的應用程式 -「粵省事」。借助科技及數據,市民可以透過「粵省事」使用近2 500項政府服務,包括醫保、社保、健康碼等。縱使服務種類繁多,但藉着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料互通,應用起來毫無阻礙,大大減省了行政時間,亦提升了市民使用政府服務的便利性。就算是較為年長的市民,都能透過簡單的介面,解決日常所需。其實「粵省事」與我們的「智方便」類似,只是「粵省事」的功能更為廣泛,程序也較為簡單。這次內地研修考察課程讓我獲得更全面的國家觀念和意識,並進一步了解內地的發展和管理模式。這對我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配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我個人和職業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入境事務處的Ken在結業典禮後對我說:「在中山大學的日子裏,從認識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到參觀不同的科研設施,都令我意識到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幾代人不斷努力才見成果。國家以完善的系統,集中資源解決市民的困難,更令我大開眼界。這是一個既難得又難忘的學習之旅。」

行政主任內地考察課程(武漢大學)

  •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及中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 武漢市民之家
  •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
  • 花湖機場
  • 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及其實踐途徑
  • 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


三日兩夜的二級行政主任中山大學考察團很快結束。我稍作休息,又馬上展開了另一次旅程,趕上特區政府與武漢大學合辦的第一期「行政主任內地考察課程」。39 位來自二十多個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各級行政主任將於武漢進行五日四夜的考察交流和課堂學習,了解國家最新發展以及新時代重要治國方針和政策。

這個課程由一般職系處聯同武漢大學共同籌劃,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大力支持。課程內容涵蓋新時代的綠色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國家治理和區域協調發展等主題,學員透過到當地的民政、生物科技、創科、物流等單位實地參訪、調研、專題考察和座談交流,可深入了解當地最新發展,並與有關機構人員分享和交流經驗。學員亦會在武漢大學校園進行課堂學習,認識內地國情和了解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

出發當天是由一般職系處長陳先生陪同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先生親自帶團出征到武漢,再一次體現了局方對行政主任職系的重視。

高鐵的快速,使我在五小時內由香港到達了武漢。這個速度,正如武漢的發展一樣令我難以想像,一眨眼就十萬八千里。這是我十年來第二次到武漢,今天的武漢和十年前完全變了樣。高樓大廈林立,增添了高鐵,卻捨棄了現金。所有的生活消費,都是免觸式的電子交易。這個大轉變,使我手足無措,開支全都得由有內地戶口的隊員先墊支。

在武漢大學舉行的開學禮上,梁常秘提到政府非常重視對行政主任職系的培訓及事業發展,希望學員把握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後,利用學習所得,在工作上積極配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彙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2023年是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

珞珈山與獅子山 千山一脈
漢江水與香江水 萬水同源

綠色發展可以是環保,也可以是金融。聽畢中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中心專家們的講解後,才知道有碳排放的企業( 如電力公司),可以經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買入綠色行業出售的負碳排放額,以抵消碳排放,達致碳中和。前一陣子,特區政府發行綠色零售債券,道理也和碳排放交易差不多,讓市民可透過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直接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參觀武漢市民之家,起初還以為是家庭訪問,原來它是一座武漢政府利用數字科技實施管理,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大型建築。之後又參觀了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了解人類遺傳資源樣本的採集、保藏、利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資料共用的情況。資源庫作為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產業的底層戰略支撐,連接政、產、學、研、醫、民,支撐着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有學員表示,在參訪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武漢政府積極利用數字科技實施管理,提升效率,從市民之家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到碳排放權交易,再到人類遺傳資源庫營運,都見到政府以智慧技術作為頂層建築,引領不同範疇的發展。香港實在需要急起直追,而武漢的經驗正好作為香港提高施政效率的借鏡。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考察團到了鄂州花湖機場。機場2017年動工,短短五年便於2022年正式投入運作,效率之高令人讚歎。它是亞洲第一個、全球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2023年4月至今已開通約50多條國內及國際貨運航線,初步形成「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快貨物流圈。機場雖然規模不大,卻昂然展示了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策略高度和實踐速度。考察的第四天以「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及其實踐途徑」為題的精彩演講讓大家更深認識到,發展都市圈對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策略意義,就是先由較成熟的中心城市帶動培育周邊地區,規劃好各成員城市的產業定位和分工,再通過都市圈發揮示範效應,進而把城市群做好,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

推進粵港澳發展也是國家重要決策。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並且與區域內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其他城市合作,為大灣區建設作出貢獻,一同攜手推進大灣區的發展。

在行政主任武漢考察團的最後一天,一般職系處的同事告訴我,在北京大學修讀碩士課程的兩位高級行政主任(陳健德Derek和鄭詠燕Iris) 即將完成一年的課程回港。一聽到這個消息,我馬上買了武漢到北京的高鐵票,向北京進發。

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碩士課程(北京大學)

這個課程由公務員事務局與北京大學合辦,專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高級公務員而設,以增強公務員國家意識戰略眼光,掌握公共管理理論和專業知識,提升公共管理現代技術和方法。課程為期兩年,其中第一學年在北京大學全日制學習和提交論文初稿,第二學年回港,繼續修改和完善論文,以及進行論文答辯。特區政府每年安排約15至20名高級公務員參加。

武漢開往北京西站的高鐵在下午準點到達北京西站,我一下車就趕往北京大學。Derek和Iris已在校門口等着我,他倆都是我的舊同事。好久沒見,這次竟在北京相遇,他鄉遇故知,感覺份外親切和高興。三人約好晚上吃烤鴨,第二天在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相聚暢談。

第二天一早,我從石獅守衛的北京大學西門進入校園,經過一對秀麗的華表,繼續漫步向東,進入未名湖的園林空間,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迎面而來。在未名湖畔,東可觀博雅塔的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三人坐在湖邊,Derek和Iris娓娓談及在北京一年的學習和生活。

Derek望着遠處的博雅塔說道:「一年以來,北大的課堂涉獵了公共管理的各個領域,由國內頂尖學者專家主講,相當實用。此外,通過在京津冀地區、內蒙古和雲南的考察,我與當地的幹部和老百姓直接交流,對國內的區域發展有更深瞭解。課堂以外,我與導師和同學深入交流,亦師亦友。我也把握機會建立「朋友圈」與內地朋友聯繫,在學校假期到訪不同地點,對國內的體驗更為豐富。」

 

Iris說:「這個公共管理碩士課程涵蓋了中國社會的最新情況、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道路,以及國際地緣政治格局對國家和香港發展帶來的挑戰,同時啟發我們以不同角度深入且具有批判性思考的方式,看待國家和香港社會的現象、事件和政策。課程最大的亮點,是前往雲南、河北和內蒙古等地作實地調研,直接觀察和理解中國不同地區的發展現狀和挑戰,例如如何落實扶貧政策、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等等。這種第一手的體驗能夠幫助我們認清實際情況,進而形成更深入和全面的見解,而這些見解往往無法從書本或二手報告中獲得,這種多元豐富的學習經驗也是其他公共管理課程難以比擬的。」

Derek說:「課程啟發我從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治理問題,從根本瞭解舉國體制對扶貧、縮窄區域差距、應對新挑戰的優勢。通過課程,我更認識到國內的幾個領先範疇,例如大數據應用、區域融合、智能政府等,這些恰好也是香港公共管理應走的方向。雖然香港也有公共管理和中國研究的課程,但在知識層面之上,北大課程貫穿「中國視角」來看學科內容。北大的歷史本身與現代中國發展緊緊相扣,令我在重新認識國家歷史的同時,對一國兩制有更多思考: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須繼續維持獨特優勢,這是香港未來的出路。」

Iris表示同意,並說:「除了學習,我也全身投入到久違的校園生活中。我會到大學圖書館感受閱讀氛圍,也會到大學飯堂品嚐特色美食,並在校園運動場享受運動的樂趣,感受大學的活力。在週末,我會到北京的不同地方去遊覽,體驗生活。我也會積極利用假期的時間前往國內不同城市,感受國家的多元種族特色,體驗不一樣的文化風情,用腳丈量國家的壯麗河山。我深信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全方位了解國家的發展和巨變。」

他們兩位都一致認為,這一年的學習經歷可說是無價的。除了有機會深入學習,與優秀的教授和同學們交流,也可以投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拓展自己的視野和人際網絡,獲得新的人生體驗,為公務員生涯的下一里路注入新動力。

告別Derek和Iris後,我終於踏上歸途。在回港的高鐵列車上,我回想着一幕幕各級別同事上課、考察、發問等情景,感受到行政主任職系對建立一支有視野、更專業的隊伍的決心和投入。我也看見同事們作為特區政府管治隊伍的一份子,既立足香港,也放眼世界,認識國情民生,瞭解國家發展,做到胸懷「國之大者」,能夠顧存大局,以更高的立足點謀劃香港的未來和發展。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興學圖強的結果,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TOP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