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福利署
刘恩赐先生是二零零四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硬地滚球BC4级别双人赛金牌得主,自小患有脊髓肌肉萎缩症,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不少热心社工的帮助,令他立志成为社工。刘先生于二零零九年加入社署的社会工作主任职系,时常到院舍进行探访,别人看到他常以为他是院舍住客,他因而须花不少唇舌道明来意。尽管如此,刘先生保持专业的态度与服务对象沟通,最终获得他们的信任。刘先生曾处理有关一位患癌伯伯的个案,该名伯伯起初认为自己年迈,医病只是浪费金钱,打算放弃治疗,但刘先生以自身患病的经历鼓励伯伯,最终成功说服他,令伯伯愿意让刘先生为他申请基金,以支付部分医疗费用,积极接受治疗。刘先生非常感恩自身经历能够鼓励服务使用者,并相信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心存希望,总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严慧敏女士在十七年前投身社福界,现职社署的保护家庭及儿童服务课,负责评估和处理怀疑家暴和虐儿个案。作为一位母亲,每当她看到儿童受到皮肉之苦,难免感到痛心,但她时刻提醒自己身为社工的专业角色,既要客观,亦要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严女士认为部分虐儿个案是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懂得正确的表达方法。在她跟进的个案当中,有一位父亲觉得女儿的头发有寄生虫,要求女儿使用强药性的洗头水洗头,令女儿头皮受损和脱发,变得自卑。严女士一直陪伴女童覆诊,透过医生纠正父亲错误的认知,帮助父女修补关系。她期望以自己的服务经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亦希望透过持续增值,为市民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罗信彬先生从事社会工作超过二十个寒暑,在社署不同岗位默默耕耘,一直坚持与服务对象并肩同行。当中,「危机介入」的个案令他最为难忘。他忆述某年一个星期天,自己所服务的地区发生了一宗学童自杀事件,他得悉后随即赶往现场为家属提供支援,陪伴和关怀家属,协助他们走出阴霾。这让他感受到社会工作的温度与意义。他相信每一宗个案、每一次工作经历,都不只是一组个案编号和一份差事,而是一次触动人心的体会。
蔡美叶女士在社署服务十三年,一直走在前线。蔡女士刚入职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时,曾处理一宗求助个案,至今仍历历在目。蔡女士当时接获一位母亲来电,表示自己危坐天台,希望其两名女儿在她离世后能得到照顾。虽然那是蔡女士第一次处理企图自杀的求助个案,但她保持镇定,一边大声回应求助者,以引起身边同事注意,一边用纸笔记下事主位置,让同事协助报警,并透过真诚的交谈拖延时间,为救援人员争取更多时间,最终成功让这位母亲获救,也让其家庭得以重生。
上述四位社署社工秉持专业精神,以使命感和同理心关怀有需要的市民,以生命影响生命,说好一个个动人的社福故事。社署上下会继续坚守岗位,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福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