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務 員 通 訊 二 零 二 零 年 六 月 第 一 百 零 七 期
特稿
   
  世紀疫症 前所未見
上下一心 全民抗疫
 
  暢行無阻 安居之所
香港願景 美好明天
 
  成就卓越 殊堪嘉許
   
   
   
 
Valid HTML 4.01 strict This website is IPv6 Enabled
Explanation of WCAG 2.0 Level Double-A Conformance
A A A English Version 简体版
 
暢行無阻 安居之所 香港願景 美好明天
公務員通訊編輯委員會
 
 
陳局長分享自己對香港的運輸及房屋政策的見解。
陳局長分享自己對香港的運輸及房屋政策的見解。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先生於一九八二年加入政府,可說是無心插柳。在專訪中,陳局長細說如何在「機緣巧合」下踏上公僕之路,開展仕途,致力推動香港不斷發展,並增加房屋供應,紓困利民,造就了人生其中一段至為重要的歷程。
 
 
  公職生涯 始於偶然

陳局長畢業後,最初沒想過投身政府。他申請了數份工作,包括私營機構和政府職位。他分享:「我獲邀參加招聘公務員的小組面試,有一位同學與我編在同一組。當時我已找到其他工作,對面試一事處之泰然。老實說,起初我不打算當公務員,結果我們二人都獲安排接受體格檢驗,我這位朋友約我一同去驗身,於是我便去了。出乎意料,最終是我獲錄取,究竟事有湊巧還是命中注定,我也說不上來。總之,現在我就走到這兒了。」

陳局長入職政府,在當時的機電工程處(現改稱機電工程署)擔任助理電子工程師,兩年在職見習歷練所得,十分有用,是未能從教科書中學得到的。陳局長解釋:「當年我入職時,政府的編制小得多。我有機會在機場、公立醫院、不同文康市政場地等多元公共設施和服務環境下工作。根據見習培訓的特設安排,我獲調配到許多不同的崗位,讓剛畢業的我了解社會上各類工程裝置,所見所聞,令我眼界大開。」

陳局長在其公務生涯中,經常被調任不同工作崗位,讓他參與政府多個決策局和部門的工作,涉獵甚廣。陳局長說:「之後的一段日子,我被借調至不同決策局及部門,處理多項不同的工作,包括監督為臨時醫院管理局研發資產管理系統的工作、籌辦二零零八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項目,以及在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工作。每當我獲指派新工作,我都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我愛接受挑戰,記得行政長官曾在某個訪問中表示,找陳帆擔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一職,正正是因為他喜歡高難度的工作。」

連繫全球 聯通無阻

陳局長執掌運輸及房屋局,顧名思義,運輸是該局職權範圍下兩大工作範疇之一。陳局長指出:「我們口中所說的運輸,實際上是指連繫與聯通,即對外與世界各地連接,對內則利便市民出行,貨運暢通無阻。香港國際機場儘管面積有限,卻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對香港有莫大價值,平均每天逾二十萬名旅客及大量貨運從機場進出香港,不容小覷。」

 

陳局長(左)到訪東區,參觀北角汽車渡輪碼頭的設施和了解碼頭運作。
陳局長(左)到訪東區,參觀北角汽車渡輪碼頭的設施和了解碼頭運作。

 

陳局長續解釋:「每年進出香港的空運貨量達五百萬噸,佔香港貿易總值(一萬二千億美元)逾四成。香港在國際商品貿易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是全球第八大商品進口和輸出地。若然沒有一個世界級的機場,決不能取得這麼亮麗的成績。因此,當我們談到香港國際機場有多重要時,不獨是指飛機數目或航班班次,更有意義的是機場為香港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及貢獻。」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整體貨運量受挫。陳局長指出:「二零二零年一月和二月的貨運量合共下跌大概百分之十,但我們的貨運航班仍維持高效運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一條命脈,讓本港經濟活動持續進行。這些年來,全球網購訂單急升,亦令貨運航班增加。」他補充:「依我們所見,空運貨物的種類有所轉變,現時接近四成空運貨物是由客運航班載運。今時今日,年青一輩經常從其他經濟體網購各式百貨,並期待貨品能瞬間運抵香港。電子商貿大行其道,令跨境貿易物流的模式不斷急速蛻變,由慢速付運傳統低價值的大型貨物,轉型為速遞高價值的輕型貨物。」

覓地建屋 挑戰重重

處理房屋事宜無疑是陳局長另一主要工作,解決房屋問題並非香港獨有的挑戰。面對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和遷居市區,陳局長指出:「根據聯合國的資料,未來三十年,約二十五億人口會由鄉郊和市郊地區遷往城市居住,所以世界各地許多城市都有人滿之患,房屋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日趨普遍。」他說:「香港的情況更為嚴峻,因為這裏土地有限,當中約百分之七十五屬郊野公園、水域、濕地或農地,目前未能加以開發。當前的兩大挑戰是物色合適的土地資源和提供足夠的房屋。」

數十年來,香港一直靠填海造地建屋。陳局長說:「香港大部分新市鎮,例如沙田、將軍澳、屯門、大埔及荃灣,都是利用填海所得的新土地開發。香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解決土地供不應求的問題。然而,從環保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存護生態易受破壞地區,意味着一些沿岸工程無法進行。因此,在填海闢地與環境保育兩者之間作取捨時,我們必須權衡利害。」

在申請出租公屋方面,目前約有十五萬宗由普通家庭及一人申請者提出的一般申請,另有十一萬宗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陳局長指出:「現時香港約有四成六的人口居於逾八十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出租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五年零四個月左右,長者一人申請者則平均輪候大約三年。我們面對的挑戰,是要用上多年時間,方可讓所有輪候多時的申請人入住公屋。雖然我們已覓得土地,在未來十年興建逾二十七萬個公屋單位,但要提供足夠房屋單位徹底應付公屋需求,則仍然缺乏用地。然而,為所有人提供適切居所,是我們努力不懈的動力、永不止息的使命。」

香港現時的樓價,對許多香港人來說,自置居所仍是多麼遙不可及的夢想。政府一直戮力為市民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陳局長說:「為那些無經濟能力在私人物業市場置業的人士解決住屋需求,政府責無旁貸,我們正積極探討各項可行的短中長期房屋方案,多管齊下,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

 

陳局長(右)參觀水泉澳邨,聽取房屋署人員講解如何克服地理限制,在邨內建設了九條行人天橋、六組升降機塔和十組扶手電梯,把屋邨內全部設施連接起來。
陳局長(右)參觀水泉澳邨,聽取房屋署人員講解如何克服地理限制,在邨內建設了九條行人天橋、六組升降機塔和十組扶手電梯,把屋邨內全部設施連接起來。
    短期方案 善用資源

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一直不斷檢視各項臨時措施,務求盡用現有資源,避免公屋單位閒置。陳局長說:「我們正想方設法,提升現有房屋資源的潛力,物盡其用。例如容許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的業主出租整個單位或分租部分單位。這樣,每出租一個房間,至少也可讓一個居於分間單位的租戶改善居住環境。」

另一項有助增加供應的短期措施是「樓換樓計劃」。陳局長解釋:「在該計劃下,長者公屋租戶可選擇從原來較大的單位遷往較小單位,終生免租居住。之後,我們可把那些較大的單位重新編配給公屋輪候名單上成員較多的家庭。有關計劃亦可讓長者租戶遷往較接近親友的住處。」

陳局長補充:「過去兩年,我們努力不懈,落實推行上述兩項措施。我們的同事竭盡所能,千方百計騰出更多出租公屋單位,讓更多市民有安居之所,改善他們的生活。」

中期方案 協助過渡

此外,政府與非政府機構攜手合作,提供更多房屋選擇。陳局長說:「根據『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政府向私人發展商承租一些空置的住宅物業,並結集建築師、工程師、公用事業公司和熱心人士的力量,義務協助翻新有關物業單位,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的居所。非政府機構負責管理有關單位,並會把單位租予合適租戶,為期數年。人人都可參與計劃,但申請人必須符合已輪候公屋單位至少三年的基本要求。計劃的核心理念,是讓正在輪候公屋的家庭在這類『過渡性』共享房屋居住約兩至三年,直至獲編配公屋單位作長期租住。至今,我們手頭有逾九百個這類單位。」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獲得香港公益金撥款資助,在二零一七年九月開始推行,其後發展至由政府資助的『過渡性房屋』計劃。陳局長解釋:「我們在過去兩年半推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主要涉及現有政府物業或土地,將有關物業或土地『注入新生命』,為有迫切需要的人士提供居所。去年,行政長官訂下目標,在未來三年提供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並逐步增至一萬五千個。迄今,我們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逾一萬個相關單位。」

 

陳局長於「同行‧共創過渡性房屋」專題研討會上致開幕辭。
陳局長於「同行●共創過渡性房屋」專題研討會上致開幕辭。

 

陳局長(右)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並到旅檢大樓出境大堂了解穿梭巴士自助售票機的運作情況。
陳局長(右)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並到旅檢大樓出境大堂了解穿梭巴士自助售票機的運作情況。

 

長遠方案 加快發展

陳局長強調:「過渡性房屋雖然發揮作用,但充其量只是『權宜之計』。我們的核心工作,是制訂解決房屋問題的長遠方案。首要任務是物色合適的土地。為此,我們與發展局緊密合作,藉收回私人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或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項目等措施,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此外,我們爭取在技術可行情況下,把選定地點的公營房屋用地的住用地積比率調高至最多130%,以興建更多公屋單位。」

此外,房屋署正致力縮短房屋發展項目的完工時間表。陳局長解釋:「如果現時有熟地可用,我們能夠在大約五年內完成建屋。房屋署研究採用嶄新的技術和方法,務求進一步加快建屋過程。舉例來說,我們現時採用預製混凝土構件工程模式,在地盤現場迅速組裝內地工廠製造的預製組件,以六天為一個施工周期,按這方法,可在一星期內建成一整層公屋樓層。我們會繼續致力提升預製混凝土構件工程模式,在日後的公共房屋發展項目採用。」

大灣腹地 機遇處處

陳局長強調,隨着大灣區持續發展,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極為重要。他說:「大約一百五十年前,香港荒涼貧瘠,自然資源匱乏,是一片『不毛之地』。現時,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逾百分之九十三來自服務業,農業和製造業只佔很小部分。香港一方面固然有其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合作也大有可為,可完善價值創造的工序,有助帶動經濟發展,惠及大灣區所有城市。大灣區作為製造產品的動力中心,產品不單供港人使用,亦是香港的出口和貿易貨源。大灣區為香港提供所需的土地,讓我們的想像力得以發揮,並加強香港與其他經濟體互連互通。」他補充:「大灣區的發展有助培育人才,凝聚想像力、創意和科技研發,是香港能夠維持世界首屈一指人才樞紐地位的關鍵。香港把握機遇,配合大灣區的發展,可持續創富和增值。」

公職以外 義行助人

工作以外,陳局長分享他做義工的樂趣。他在香港公益金擔任義務工作多年,並在一九八二年成立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成員包括工程師、醫生和社工。他說:「我們一些會員是醫生或工程師,可為殘疾人士設計和製造一些輔助設施及適配器材,運用我們在工程和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識,研發嶄新、安全又實用的器材,協助殘疾人士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助人為快樂之本,能夠出一分力,藉服務他人協建更共融的社會,我們也深感喜悅和滿足。」

專業持正 寄語贈言

陳局長總結:「我們在工作上秉持每個人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大家各抒己見,積極分享不同看法,羣策羣力,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是把事情辦好的不二法門。大家專業守正,服務市民,必能協力同心建設香港,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陳局長(右四)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三方協定書》的簽署儀式。
陳局長(右四)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三方協定書》的簽署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