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務 員 通 訊 二 零 二 五 年 四 月 第 一 百 一 十 九 期
以畫傳愛暖人心扉


公務員通訊編輯委員會

何國添先生退休前是土木工程師,對微型藝術情有獨鍾,以工程師的精準要求與執着態度,把城中特色景致化為一件件精巧細緻、別出心裁的微縮模型,盡顯他對香港的深厚情懷。踏入人生另一階段,何先生傾注更多心力從事創作,期望繼續以微縮模型藝術家的身分,透過一系列作品,向市民和遊客說好香港故事

嚴謹把關    推動科研突破

何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九八年,他投考政府工程師,加入當時的土木工程署。何先生笑稱自己是「非一般的工程師」,在政府二十六年的工程師生涯當中,他大部分時間均專注於審視工程合約和科研工作,在團隊中擔當重要的把關角色。

何先生在加入 政府前,曾任職香港機場管理局,並參與了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興建工程。
何先生在加入政府前,曾任職香港機場管理局,並參與了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興建工程。
何先生在加入政府前,曾任職香港機場管理局,並參與了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興建工程。

何先生在合約顧問組服務了十四年,專責審核部門工程招標文件及為同事們就合約事宜提供專業意見。「我對法律特別感興趣,早年以半工讀形式進修,通過遙距課程獲取了法律學位,這對於擔任合約顧問的工作有莫大裨益。」他形容合約顧問如同部門的「法律醫生」,責任重大,必須仔細檢視招標文件各項條款,並就潛在風險提出專業建議。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負責審核香港迪士尼樂園土地平整工程及多項大型基建項目的招標文件,以及於工程完成後就解決承建商提出的索償或紛爭提供專業意見。

多年來,何先生一直緊守崗位,默默耕耘,每天翻閱厚重的工程合約,但這不僅不會讓他感到枯燥,反而為他帶來成功感。「工程合約招標文件的審核工作,就像在工程項目初期築起一道防護網,能有效減少政府因招標文件內容疏漏而引致的重大損失。」

其後,何先生調任路政署研究拓展部,於二零二零年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共同研發了一套可安裝在工程車上的智能機械臂系統 (Roadbot 2),該系統能認知四周環境,在高速公路上自動放置和回收交通圓筒及危險警告燈。這項創新發明更榮獲二零二二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儘管何先生並非科研出身,但他勇於接受挑戰,積極投入研發工作。他期望透過自動化系統提升業界的職業安全,「工程人員於深夜時分在高速公路上擺放『雪糕筒』作臨時交通安排時,要面對交通意外的風險。智能機械臂系統能夠感知四周環境並自動運作,能大大降低工人執行該工作時的風險。我有機會負責這個研發項目,深感榮幸。」

何先生在一九九八年加入前土木工程署(現為土木工程拓展署),擔任工程師。
何先生在一九九八年加入前土木工程署(現為土木工程拓展署),擔任工程師。
何先生在二零二二年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並肩同行攜手發亮」活動上分享與該局合作開發智能機械臂系統的過程。
何先生在二零二二年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並肩同行攜手發亮」活動上分享與該局合作開發智能機械臂系統的過程。
何先生在二零二二年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並肩同行攜手發亮」活動上分享與該局合作開發智能機械臂系統的過程。

匠心獨運 留住昔日情懷

何先生笑言自己是被工程師身分耽誤的藝術家。自二零一一年起,他便開始在工餘時間製作微縮模型。他的第一件作品是與好友共同打造,以香港七十年代的玩具店為主題,店內陳列了二百多件微型玩具,每一件都承載着他的童年回憶。「我向來熱衷收藏玩具和微縮模型,加上對香港舊物特別着迷,希望透過創作,為這座城市保留珍貴的集體回憶。」

何先生創作了很多微縮模型,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以香港七十年代的玩具店為題,而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是黃大仙風車檔模型。
何先生創作了很多微縮模型,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以香港七十年代的玩具店為題,而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是黃大仙風車檔模型。

他的設計題材豐富,由報紙檔、戲棚,以至黃大仙風車檔等,皆為香港特色場景,充分展現了他的創意和對香港的深厚情感。其中,黃大仙風車檔微縮模型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我在黃大仙長大,黃大仙祠前的風車檔是伴隨着我成長的景物,每次放學經過,總被那一大片風車深深吸引。」為了重現童年的美好時光,他傾注無數心血,親手打造每一把迷你風車,並細緻地還原檔口的特色,籤文、香燭、水果等物品都非常仔細,整個場景栩栩如生。

憑藉工程師的專業背景,何先生在製作模型時格外注重結構比例,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務求重現昔日舊城的生活氣息。以他的灣仔藍屋模型為例,從街角那支標示着「景星街」的舊式T字形街名牌,到居民在露台晾曬衣物的生活場景,都極為精細逼真,令人嘆為觀止。


「3D打印技術等現代科技,能夠協助製作微縮人像和建築物結構,但場景內的細微物件,我們往往就地取材,利用日常用品巧妙改造。若涉及傳統工藝,我會向相關工藝師傅虛心請教,力求呈現最地道的香港風情。」正如他在設計戲棚和鳳冠模型前,不但向本地師傅討教,更親手製作了一頂真實鳳冠,深入了解箇中精髓。

「我現時的創作不只局限於懷舊景物,也着力展示香港具代表性的景點,希望透過這些微縮作品,向市民和遊客說好香港故事。」何先生的作品不僅在本港展出,更應邀在香港旅遊發展局和經濟貿易辦事處所舉辦的不同展覽中亮相,包括內地多個省市及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每次外地展覽,都吸引眾多當地港人專程前來觀賞,他們表示這些展品喚起了不少回憶。我喜歡待在參觀者當中,聆聽他們的評價。每一句讚賞,都能激勵我繼續推出新作。」


退休大計 夢想之旅啓航

「對我來說,六十歲是人生下半場的精彩開端。」何先生於二零二四年退休,展開了人生新篇章。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創作微縮模型,享受箇中樂趣。退休不足一年,他已參與了四次展覽,並經常獲邀參展,「我樂於接受新挑戰,香港有許多特色景點,我會繼續努力嘗試以微型藝術方式呈現更多不同場景。」

「追尋繪畫夢,是何先生退休後的另一個目標,「兒時因家境不好,未能學習畫畫,退休後我隨即報讀了素描課程。我覺得帶着一本簿、一支筆,四處寫生,是一件很瀟灑的事。」

除了實現個人抱負,何先生更希望投身義工服務,回饋社會。他與中學校友組團報名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義工計劃,期望為這項盛事出一分力。同時,他正與母校商討,計劃透過微縮模型的設計體驗,讓中學生擴闊視野,「我在基層家庭成長,深明資源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把所累積的經驗與下一代分享,幫助他們成長。」

何先生參加於中環街市舉辦的《細塑今昔•智建未來》微型藝術展,希望透過微縮作品,向市民和遊客說好香港故事。 何先生參加於中環街市舉辦的《細塑今昔•智建未來》微型藝術展,希望透過微縮作品,向市民和遊客說好香港故事。
何先生參加於中環街市舉辦的《細塑今昔•智建未來》微型藝術展,希望透過微縮作品,向市民和遊客說好香港故事。
何先生憑藉工程師的專業背景,在製作微縮模型時特別注重結構比例,務求還原真實的建築景觀。
何先生憑藉工程師的專業背景,在製作微縮模型時特別注重結構比例,務求還原真實的建築景觀。
何先生憑藉工程師的專業背景,在製作微縮模型時特別注重結構比例,務求還原真實的建築景觀。

何先生笑言自己滿腦子大計,還希望爭取時間多與親友共聚,以及遊歷世界。「隨着現今人均壽命延長,我們更應保持強健體魄,否則所有憧憬也只是空談。為了鍛鍊體能,我會多行山、多游泳。」

他勉勵即將退休的公務員同事,除了注重身心健康,還應提前規劃退休生活。「我建議大家趁在職期間培養一些興趣,為自己訂立退休後的目標,屆時便可盡情投入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

在工程與藝術之間,何先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衡點。他憑着一雙巧手,不僅創造了別具意義的退休生活,也為香港留住了彌足珍貴的回憶。何先生懷抱着目標與夢想,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迎接人生下半場,繼續譜寫精彩篇章。

何先生在受訪期間,向我們介紹由他創作的一頂真實鳳冠及灣仔藍屋微縮模型,製作精緻細膩。
何先生在受訪期間,向我們介紹由他創作的一頂真實鳳冠及灣仔藍屋微縮模型,製作精緻細膩。
何先生在受訪期間,向我們介紹由他創作的一頂真實鳳冠及灣仔藍屋微縮模型,製作精緻細膩。
何先生曾參與多個由香港旅遊發展局和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的微縮模型展覽,在內地和外國不同展覽中展出他的作品,藉以推廣香港。
何先生曾參與多個由香港旅遊發展局和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的微縮模型展覽,在內地和外國不同展覽中展出他的作品,藉以推廣香港。

2025© | 重要告示

修訂日期:二零二五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