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務 員 通 訊 二 零 二 一 年 四 月 第 一 百 零 九 期
退休公務員專欄
   
  追尋夢想 持之以恆
   
 
Valid HTML 4.01 strict This website is IPv6 Enabled
Explanation of WCAG 2.0 Level Double-A Conformance
A A A English Version 简体版
 
追尋夢想 持之以恆
公務員通訊編輯委員會
 
#
 
 
懷抱熱誠,追尋夢想,李致鴻先生多年來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專業資格成為測量師,並致力創優革新,推廣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應用,回饋社會。
 
 
 
李致鴻先生於一九七九年投身政府,參加見習測量員訓練計劃,至二零一九年以地政總署高級測量師身分退休。四十年來,李先生先後任職地政總署及多個工務部門,積極進取,曾引入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協助搜索和建築物保育等工作。回顧過往歷練,李先生分享:「一個人做自己熱愛的事,只要每天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蝴蝶效應』,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志在測量 目標明確
追求夢想 勇往直前

李先生在彩虹邨長大,從小養成堅毅不屈的性格,做事從不輕言放棄。求學時期,他曾在英文科公開試中失手,但他並不氣餒,加倍努力自修重考,最終取得理想成績。踏入職場,李先生第一份工作是在銀行任職,可做不了多久,便發覺自己生性好動,比較喜歡戶外工作,也對計算、測量和規劃有興趣,遂決定投考工務司署(即現時的發展局)的見習測量員職位。李先生憶述:「獲政府錄取並完成入職訓練後,我被調派到水務辦事處(即現時水務署)工作。當時身邊不少同事都在努力考取專業資格,我也不甘後人,毅然作出非常重要的決定—參加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認可的考試,以取得土地測量師專業資格。」然而,出乎意料之外,該學會突然中止在香港的考試安排。李先生雖感失望,但沒有放棄,並另闢蹊徑,白天在水務辦事處工作,晚上則在理工學院(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夜間兼讀課程,又兼職網球教練,為負笈倫敦大學學院攻讀一年研究生文憑課程作好準備。他續說:「半工半讀的生活繁忙勞累,有時真的感到身心俱疲,但我會勉勵自己,為夢想奮鬥,無論如何也得撑下去。」李先生最終夢想成真,赴英進修,當年他二十八歲。他說:「作為成人學生,我在水務辦事處累積了五年工作經驗,對土地測量已有基本認識,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在學習上較有優勢;加上指導我的教授與我同樣熱愛網球運動,大家志趣相投,亦師亦友,在教授支持下,我有幸獲校方邀請轉讀碩士課程。能夠得到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我當然好好把握,堅定不移,排除萬難,最終順利完成碩士學位課程,並考獲土地測量師專業資格。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正正是關於三維交點,與我日後工作所需不謀而合,真能學以致用呢!」

 

李先生熱愛戶外測量工作。
李先生熱愛戶外測量工作。

 

三維發展 與時並進
廣泛應用 激光掃描

李先生分享:「在我求學的年代,三維工具匱乏,我們主要學習二維理論和實踐,較少涉獵三維技術。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才開始普及。借助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取得被測物體表面的三維座標數據,尤其是大型物件,較傳統方法更有效率。回想初入行時,二維工具仍是主流。全賴科技躍進,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得以突破限制,現時每秒能搜集一百萬個採樣點,協助繪製精確的平面圖、儲存完整的建築數據等,有助保育和修復建築物。測量業界一直致力提倡結合三維激光掃描和建築信息建模技術,有效管理建築物在使用期各個階段的情況。」

在水務辦事處工作數年後,李先生被調派至地政總署,負責地界測量的工作,其後再轉職土木工程拓展署。當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剛添置了新的三維激光掃描設備,作斜坡測量之用,在前天星碼頭拆卸工程項目亦大派用場。李先生說:「適逢負責拆卸工程的同事調職,我獲安排接任。這是我首次帶領團隊,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取得碼頭的精確座標,有助日後搬遷重置。後來皇后碼頭拆卸,我帶領一眾同事在工地進行施工前勘測,運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準確記錄有關構築物的數據。」

 

李先生(右)於黃大仙車房爆炸現場進行三維激光掃描以記錄事故現場情況。
李先生(右)於黃大仙車房爆炸現場進行三維激光掃描以記錄事故現場情況。

 

李先生也曾運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協助一些重大事故的調查工作,包括二零一五年黃大仙車房爆炸意外,以及二零一六年牛頭角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李先生對此記憶猶新:「消防處首次引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協助意外現場的調查工作。我和團隊用了五天時間於現場進行掃描,並繪製精確的平面圖、地形圖和大廈的三維模型,供消防處準確計算火場損毀的面積和程度,作鑑證之用。」

   
#

 

二零一五年,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同德押拆卸前,李先生(左)為其進行三維激光掃描,並製作三維模型,作日後記錄之用。
二零一五年,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同德押拆卸前,李先生(左)為其進行三維激光掃描,並製作三維模型,作日後記錄之用。

 

文物保育 水底搜索
三維技術 精益求精

李先生喜歡求變,勇於嘗新,在公餘時間兼任導賞員,介紹孫中山紀念館的歷史和應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保育古蹟的重要性。他說:「孫中山紀念館原是何東爵士胞弟何甘棠先生的故居,輾轉由教會組織持有。政府後來收購該物業,改建為孫中山紀念館,自二零零六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擔任導賞員的經歷讓李先生的工作再次得到肯定,也就是他所指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他娓娓道來事件始末:「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總助理秘書長到紀念館參觀,當日我負責導賞,帶領大家探索甘棠第的建築特色。秘書長聽了我的解說,問我對於香港中文大學以三維視覺化技術製作三維建築模型有何看法。我當時指出,三維視覺化技術使用數碼攝影工具獲取座標數據有其不足之處;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則利用數百萬個激光測量點取得更精確、多維和即時的表面座標數據。」秘書長對李先生的見解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更將李先生以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製作的三維建築模型提交古物諮詢委員會,推廣應用這項技術保育文物的可取之處。

除了文物保育,李先生也曾運用三維技術協助水底搜索。他回想:「二零一零年,一架直升機從港澳客輪碼頭起飛後不久,尾槳突然脫落,急降維港。民航處其後尋獲大部分尾翼殘骸,唯獨螺旋槳卻遍尋不果。當時海事處也加入搜索,在海床部署表面聲波感測器,可惜也無功而回。維港水深約二十米,而尾槳大小猶如三個鞋盒,不就是大海撈針!加上海底有不少雜物阻礙搜索,箇中難度可想而知。」那時李先生在土木工程拓展署任職,他的上司問他有沒有辦法幫忙尋回螺旋槳,李先生二話不說便與同事前往現場調查。他解釋:「我們發現肇事現場附近設有三部閉路電視攝影機,於是把有關錄影片段拿來仔細分析,以三維技術概念估算螺旋槳墮海位置的座標。我們運用精準的三維數據確定範圍後,相關部門便集中搜索,數天後終於傳來好消息,在茫茫大海中尋回那失落的螺旋槳。」李先生無懼挑戰,靈活運用三維技術,表現專業出色。民航處特此向他頒授嘉許信,以示表揚。

 

保持動力 承傳經驗
退而不休 續展所長

隨着科技發展和進步,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應用日趨普及。李先生分享:「三維技術在工業方面廣泛應用,在商業領域也嶄露頭角。一些大型室內設計公司和跨國零售商,已經利用有關技術把家居設計、裝潢工程的平面概念視覺化,並開發虛擬展廳,大大提升用戶體驗。」談及退休後的計劃,李先生說:「我希望繼續從事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相關的工作,並打算在疫情消退後開設顧問公司。」過往不少主修測量學的畢業生向他討教如何入行、如何應對測量業的種種機遇和挑戰。他說:「很高興看到年輕一輩對測量工作充滿熱誠和幹勁,我十分樂意與他們分享經驗,把我所知傾囊相授。」

李先生最後與同事分享保持熱情和動力的心得:「其實秘訣很簡單,可也十分奏效。我喜歡打網球,常與朋友切磋球技,一較高下,不知不覺養成了不怕輸的性格,屢敗屢戰,藉此磨煉技巧,保持鬥志,增強自信。」李先生強調:「我是一個欣然接受轉變的人,在我而言,退休是從工作崗位退下來而已。我對未來充滿期許,更為退休後的生活訂下不同的新目標,也有信心能夠一一實現。我相信,只要心境不變,生活保持熱情,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縱然生活模式有變,我們仍可活出新一頁,過好每一天。」

 

李先生(中)協助部門拍攝短片,介紹土地測量師的日常工作。
李先生(中)協助部門拍攝短片,介紹土地測量師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