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務 員 通 訊 二 零 二 一 年 四 月 第 一 百 零 九 期
部門特寫
   
  普查數據助香港
規劃發展前途創
 
  興建檢疫營舍
抗疫刻不容緩
 
  濬洪淨流 創優革新
 
  「口耳相傳,或逮後世」環境學院@智慧場館
   
 
Valid HTML 4.01 strict This website is IPv6 Enabled
Explanation of WCAG 2.0 Level Double-A Conformance
A A A English Version 简体版
濬洪淨流 創優革新
渠務署
 
 
活化後的啟德河。
活化後的啟德河。
渠務署致力為香港提供專業高效的雨水排放和污水處理服務,對保持社會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防洪活化 綠建河畔

渠務署過往三管齊下,於上游以雨水排放隧道直接截取雨水引入大海,於中游以蓄洪池暫存雨水,以及於下游改善雨水排放系統,與河道治理工程相輔而行,解決水浸問題。自一九九五年以來,署方已清除合共一百二十七個水浸黑點。

為響應政府把香港建設成「宜居城市」的願景,渠務署一直創新求變,全力發展和推進「河畔城市」的概念,積極活化河道,例如在啟德河、林村河上游和蠔涌河進行改善工程,確保河道有足夠防洪能力,也充分展現水體的多重功能價值。渠務署已制定多個方案,活化現有河道,包括翠屏河、東涌河畔公園等,並會繼續檢視全港現有明渠,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活化,藉此建設一個綠建宜居的「河畔城市」。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此外,渠務署設立二十四小時運作的渠務熱線,配合防洪基建,解決渠道淤塞問題。在二零一九至二零年度,部門接獲約三萬一千九百宗熱線求助個案,差不多全部個案均在二十四小時內獲得跟進,而市民對跟進工作的滿意度也接近滿分。

 

渠務署員工於颱風後協助清理雨水渠。
渠務署員工於颱風後協助清理雨水渠。

 

淨流除污 轉廢為能

多年來,渠務署在完善污水處理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例如「淨化海港計劃」大大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令海港達至可復辦渡海泳賽的標準,荃灣一帶的泳灘也得以重開。此外,渠務署陸續於全港各區建造旱季截流器,進一步改善沿岸水質,包括在二零一九年於荃灣沿岸地區建設的四個旱季截流器,以及現時在九龍西興建中的四個旱季截流器。

現時渠務署的污水處理服務覆蓋全港逾九成三人口。部門向來十分支持環保,在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之餘,更積極研發轉廢為能的技術,推動香港朝減少碳排放的遠大目標邁進。渠務署轄下應用可再生能源的設施主要以生物氣、水力和太陽能發電,其中利用污水流動轉化為電力的項目,預計每年可生產高達十二萬度電。另外,署方正在大埔污水處理廠試驗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把生物氣轉化為電力。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渠務署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毗鄰的岩洞,藉此釋出約二十八公頃土地,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並引入更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讓新污水處理廠隱於特別設計的岩洞內,佔地因而大幅減少至十四公頃。

   
工人在大埔污水處理廠指定污泥消化缸內安裝廚餘共厭氧消化混合器。
工人在大埔污水處理廠指定污泥消化缸內安裝廚餘共厭氧消化混合器。

 

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岩洞。
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岩洞。

 

污水檢測 同心抗疫

為協助遏止2019冠狀病毒病擴散,渠務署、環境保護署與香港大學組成專家團隊,採用處於研發階段的創新方法抗疫。團隊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渠網分析和研訂取樣檢測方案,協助找出社區內多名隱性患者,率先藉污水病毒監測配合強制檢測,在社區成功找出感染個案。際此關鍵時刻,渠務署除了執行日常防洪除污職務,亦專注污水檢測工作,與市民一同抗疫,不遺餘力。

去年十一月,彭雅妮女士獲委任為渠務署署長,亦為首位女性工務部門署長,適值第四波疫情爆發,部門面對嚴峻考驗,一方面須應對疫情變化,另一方面須繼續做好防洪和污水處理的工作,同時更要防患未然,積極保護環境,開源節能,以應對氣候變化等不同議題所帶來的挑戰,一刻也不能鬆懈。彭署長秉承渠務署一直以來以民為本的精神,帶領團隊迎難而上,繼續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服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右二)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左一)和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女士(右一)陪同下,到渠務署所設的社區污水井採樣點視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右二)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左一)和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女士(右一)陪同下,到渠務署所設的社區污水井採樣點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