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先生接受本刊訪問,暢談香港的藝術、文化及體育發展。 |
多元角色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先生表示,他與其帶領的民政事務局職責涵蓋廣泛,項目多元。他坦言,沒有公務員同事的支持,絕對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而未來的計劃也無法實現。
「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職責範圍真的十分廣泛,涉及多個範疇。從藝術文化到體育娛樂,從青少年發展到宗教事務,從規管賭博到地方行政,這些都是我的職責範圍。因此,我十分倚重與我共事的公務員。他們盡心致志,全力支援施政。」
曾先生在二零一二年再度獲委任為民政事務局局長,與上一個任期比較,他認為他的局長角色大致不變,依然是負責領導民政事務局,齊心協力改善服務以配合現屆政府的整體施政方針,闡釋民政事務局的政策,並爭取社會各界支持落實政策。
心繫民福
曾先生堅定表示,他在現屆政府工作的最終目標是讓香港發展得更美好。
「我衷心希望,當我離開政府時,香港會比現在更美好。我希望香港成為一個人人都能找到理想,實踐抱負的地方。我希望這裏每一個人都會以身為香港人為榮。」
「我一直盡己所能,為香港人和國家的人民服務。我年少時已立志,不會只為生計而賣力;我會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工作。我可以肯定地說,我至今在事業上的最大成就之一,是能夠忠於自己,忠於我的人生目標。我不會為生活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到現在,令我甚感自豪的是,我仍然矢志服務市民,為大眾的福祉而努力。」
共創未來
近年,香港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氣氛起了空前變化,政府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和挑戰。曾先生明白,他的最大挑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輕易克服,但他深信只要香港市民和公務員齊心協力,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於我而言,最大的挑戰是要讓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發揮香港的潛能,共同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這是艱巨的工作,但我相信我們能排除萬難,讓香港向前邁進,更上層樓。」
首要任務
曾先生指出,民政事務局現階段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協助推動香港的政制改革,這也是整個政府的當前要務。
曾先生解釋:「政府正全力推展政改工作,目標是在二零一七年,由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作出提名後,讓市民按民主程序普選行政長官。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須維持和諧的社會氣氛,讓市民理性辯論,提出務實意見。毫無疑問,民政事務局在這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藝壇異彩
提及有人指香港為「文化沙漠」,曾先生立刻表示不敢苟同,並細數香港如何努力灌溉耕耘,令本地藝術事業蓬勃發展,贏取亞洲藝術之都的美譽。
「香港絕對不是『文化沙漠』。很多人完全不知道香港在一年中舉辦的文化藝術活動是如何的豐富多姿。我們十分重視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例如,香港是唯一一個亞洲城市獲選主辦巴塞爾藝術展。這個藝術展是國際盛會,吸引世界各地的知名藝術館參與,同場展出藝壇大師與新秀的頂級作品。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國際藝壇極具地位,是各國展覽商、收藏家不
容錯過的活動。事實上,不少才華出眾的國際藝術家都被香港這個獨特、薈萃中西文化的城市吸引,慕名而來。」
曾先生續說:「話雖如此,我不得不承認,我們現有的表演藝術和藝術展覽場地仍然不足。事實上,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在香港很難預訂這方面的場地。為此,我們正全速推展西九文化區的建設工作。這個計劃目標宏大,指望建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文化區,集藝術、教育和公共空間於一身。計劃完成後,香港將擁有各種戶內戶外文娛藝術設施。更重要的是,西九文化區將成為主要的表演藝術及視覺文化中心,確立香港的亞洲藝術之都地位。」 |
|
|
|
「樓高七層的戲曲中心內會有一個融合舞台和茶館的場地,這正是傳統的戲曲表演環境。另有一個可容納一千一百名觀眾的現代化劇場。戲曲中心還會有二千平方米的空間,供藝術教育和公眾休憩之用。」
「西九文化區的另一座地標建築物是M+博物館,是香港一所全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於二零一七年年底落成時,會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級藝術展覽場地。」
體育宏圖
談到香港的體育發展,曾先生表示,看見香港人愈來愈注重健康生活,熱愛體育活動,他感到非常鼓舞。但是,他也承認,當香港繼續努力發展體育之際,設施及場地不足的問題也同時浮現。香港要推動精英體育,這個問題尤其須設法解決。
「我們在二零一四年有個好開始。位於將軍澳的香港單車館啓用,標誌着香港體育設施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里程。新開幕的單車館設有世界級的單車賽道和訓練設施,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專用單車比賽場館。單車館不但為得獎精英單車運動員提供所需設備,更可鼓勵新一代接班人追求卓越成績,為港爭光。」
|
曾先生(前排中)認為香港單車館的落成是香港體育發展的里程碑。 |
曾先生續說:「我們採取三管齊下的方式發展體育,即是同時推動社區體育、精英體育和國際體育賽事。以往我們興建體育設施時,往往專注於地區居民的康樂需要,而把精英體育放在次要位置。這次建設的單車館,目的是專供訓練精英運動員和舉辦頂級賽事(例如亞洲單車錦標賽)之用。現在,我們終於發展到不僅有社區體育,也有精英體育,並有能力主辦國際賽事。」
青年視野
民政事務局非常注重青年發展,目標是培養年輕人的正面價值觀,並鼓勵他們參與志願及社區工作,擴闊國際視野。
「民政事務局積極參與校園以外的青年發展工作,現有的交流計劃有國際青年交流計劃、暑期交流計劃和香港青年服務團。」
「香港青年服務團以青年發展和幫助有需要的內地人士為重點,旨在鍛鍊香港青年的意志,讓他們發展潛能,並鼓勵他們服務人羣,貢獻國家。」
曾先生續說:「民政事務局也十分重視制服團體活動,例如男女童軍。現時香港有十多個活躍的制服團體,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即為一例。救傷隊教授團員急救技巧,並安排他們為大型公眾活動提供救傷服務。我們也全力支持少數族裔人士加入這些團體,因為這是協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的另一途徑。」
曾先生強調,政府知悉年輕一代的最新溝通途徑,也清楚明白社交媒體和無線通訊等溝通方式的普及程度不容忽視。
「為招募香港青年服務團的成員,我們在政府網站和熱門的青少年網站展開宣傳。這方面的工作已證明十分有效,成果理想。」
曾先生解釋:「我們希望向青少年傳達一個訊息:大家大可以在互聯網上聊天、娛樂,甚至購物,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互相幫忙、彼此協助,卻不是單靠互聯網便可以進行的。對青少年而言,掌握面對面的溝通技巧十分重要。」
公餘生活
曾先生透露,他在工作上取得滿足感,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份工作讓他有機會培養出對不同類型藝術的興趣。
「粵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實說,我過往以為只有年長的女士才愛看粵劇。最初,我沒有耐性看畢整齣粵劇。但作為民政事務局局長,我有很多機會去了解和深入探索這門獨特的藝術。現在我非常愛看粵劇。我很欣賞粵劇中別具特色的假聲唱腔、細緻而充滿象徵意義的做手,以及優雅的台步。文采流麗的曲詞、動人心魄的情節,更令我擊節讚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