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為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沙田大會堂出席由效率促進組舉辦的公營部門改革研討會的致辭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各位先生、女士:
我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與各位共聚一堂。
首先,請大家跟我一起,向剛為研討會揭開序幕的各位出色年青表演者鼓掌致謝。我昨天在香港演藝學院欣賞過他們的精彩演出,他們今天的表現更勝昨天。他們的演出固然精彩,但他們演出的目的,可不是只為娛樂大家。他們的演出,更象徵藝術對我們的城市生活的重大意義。他們憑着一腔熱誠與刻苦訓練而達致的演藝造詣,也鼓勵我們在服務香港的工作崗位上同樣要精益求精。當然,各位年青表演者所屬的新一代,正是本港的未來主人翁。
年青人時刻提醒我們自身的責任所在,特別是要為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日後即使面對種種挑戰,仍能活得精彩。
在本地擔任公職並不簡單。所有市民和機構都期望你維護法治和提供服務,一貫而可靠地滿足他們的各種需要。他們亦期望法例和公共服務都能順應他們的利益和要求,迅速作出調整。
但無論任何轉變,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都難免因為利益不同而引起爭議。在香港以至任何地方,這些爭議都有越發難以掌握和化解的趨勢。社會上個體與個體之間聯繫越趨緊密,事情就往往越難以預料。在今日一體的網絡世界,傳統公共機構的決策能力,就更備受考驗。
但今天在座的大部分與會者,儘管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都選擇以服務大眾為己任。為實踐這個使命,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但「如何行動」始終是個難題。
我們不應滿足於維持現狀。維護法治和服務傳統,已成為我們職務中重要一環。但單靠緊守崗位,既不足以迎合社會日益轉變的需求,也有違我們的處事原則。大眾也期望我們成為「巧匠」,打造法律制度和公營企業。一個公務員的技巧,在於在今天為我們的城市增值,同時為未來產生的新價值創造條件。
我有幸在本屆政府與不少在座的同事合作制訂各項新政策,為本地社會創造各種新價值。
我們通過社會企業形式推動民間、商界、政府發展夥伴關係,而近期建議設立的「關愛基金」,既有助於滿足市民的個別需要,也能加強社會整體的凝聚力。我們致力爭取最低工資立法,為低薪勞工提供更佳保障。我們將就標準工時展開研究,從而締造較健康的工作文化,並且促進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此外,我們一直提倡低碳經濟,藉此創造就業機會,並有助確保我們與下一代都能在香港繼續安居樂業。
這種種嶄新措施,都將對本地社會產生正面而深遠的影響。
|
|
|
|
從事這些創新工作,是我們履行對本地社會的責任。我們的回報,就是個人的滿足感。要達到這個效果,有賴機構全體同事、機構文化及架構一併創新改革。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制訂政策的質量和服務的效力。
不過我也很明白,大家和我一樣,日常工作中不但要設法維持並提高現有服務水平,還須面對各類提問、投訴、爭議,以至種種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要大家騰出時間和精力來計劃未來,殊不容易。推行改革並且持之有恆,也並不簡單。但改革乃是事在必行之事,而我們亦必須明白,我們往往處於最有利的位置倡議和推動改革,即使是無法一蹴而就,而要逐步推行。我們須就以下關鍵問題不時反躬自問:我任職的機構是否能站到局外,檢視社會上的各種需要和期望?我們能否與社會各界保持溝通,集思廣益,建立互信,提供支援?我們能否搜集並運用可靠而相關的資訊,以促進社會理性思考和公開討論?
我從不接受政府是製造社會和工商問題之源這種謬論。我也不認為「小政府,大市場」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簡單公式。
不論社會或市場,都需要在共通的法律和服務框架中運作。這框架的來源就是政府的運作和公共機構的服務。因此,公務員必須全力把工作做好。我們必須建立健全的法制及公平的計劃,而且無私和高效地執行。我們必須運用自身經驗、判斷能力和處事技巧來幫助新一代應付各種新情況。
我們有責任與市民大眾保持對話。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民間,與持份者直接對話,運用各種媒體、語言、影像、概念,配合社會的轉變。我的辦公室近期在 Facebook 開設了專頁,至今的反應令人鼓舞。我從中讀到無法從其他傳統途徑得知的意見。當中縱有辱罵言詞,但也不乏提議和創見。這已成為我每天必看的材料。我辦公室的同事亦能藉此有效向市民傳遞我們的信息。
通過對話,我們也許會發現我們以往的一些假設、取態、習慣,其實是困難的成因,而必須作出調整。例如在醫療融資和西九文化區發展問題上,我們經過廣泛諮詢後,作出適當調整。我相信經修訂的計劃既符合社會的最佳利益,也能順應民情。
如果我們礙於意見對立的批評,而怯於改革,就會自廢行動的能力,也無法從公共服務中獲得滿足感。同時,我們會因此更難要求別人反省他們的假設和意見,並且共同承擔改革的責任。要是我們自己不思改變,怎能期望別人改變?
面對改革需要而不履行改革責任,會削弱我們的社會適應各種社會、經濟、環境轉變的能力。反之,勇於改革,有助建立並維持大眾對公共服務的信任。
各位,我們都明白,改革從來就不容易。改革從來就無所謂最合適的時間或環境。但我們不論對前人、同代人以至後來者,都有責任確保公共服務充滿活力、切合時宜、富於創意。為此,我認為有必要利用我們的知識和承擔精神,利用新科技,構建一個有效的政府。這政府應該是一個整體,而非僅僅是獨立個體的組合;我們也要致力構建一個關注市民需要的公共服務機構。
正如早前各位年青表演者給我們的啟示,我們有責任讓公營部門在社會上全面培養創意、活力兼多元的文化。這正是本港賴以持續繁榮的根基。
我雖然無法預知香港在二零二零年的情況,但我肯定香港的前途是璀璨美好的。我知道未來十年並非一片坦途,但我堅信到了二零二零年,香港仍有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政府;而所有公務員仍會為貢獻市民努力不懈。
就讓我們一起為未來開闢路徑,並悉心護養,讓整個社會充滿希望和創意,堅毅不屈地邁步向前。
謝謝各位。
|
|